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

動感巴塞隆納

在巴塞隆納的期間,
我很珍惜那些意料之外遇到的一切,
因為要對一個城市深度了解,
從街頭看到的是最活生生的市民寫照,
而且由某一事件引發意外而串連的所見所聞,
更能讓我對這個城市的記憶長久不滅。



記得3/21,是我們此行中難得遇到的大壞天,
而且,糟的是連日來的好天氣,
讓我輕易相信台灣雅虎網站的三流天氣預測,
出門也沒有把雨傘帶著,
而這一切還只是霉運的開始:
我們選擇參觀的三座美術館其中兩個在我們住的大學區附近,
而另一個看旅遊書則位於哥德區右方城堡公園那一帶,
我們決定先參觀遠一點的那一座,
因此從地鐵出來以後只好頂著三月寒風淋雨向前行,
然而都從凱旋門(城堡公園的頭)走到動物園(城堡公園的尾)了,
依然沒找到心目中的博物館,只好悻悻然回到大學區,
(
這又要怪自己太輕易相信「其中一本」旅遊書而忘了多本比較)
這時我心中對自己感到懊惱的怒火已經高漲到爆炸邊緣,
顧不得同行的P小姐只想把自己封閉起來生氣,
這樣尷尬的氣氛一直僵持到抵達第二家「近代美術館」。
 

在旅途中遇到困難的情況其實對我來說並不陌生,
只是免不了會為自己的愚蠢大發雷霆,
只得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靜下心來才能思考接下來要怎麼辦,
幸好在抵達第二家美術館後,
我們看了一場很棒的攝影展和吃了一頓大餐安撫自己的情緒,
然後在參觀第三間美術館的時候,
我看見一群(應該是)學生的團體,
在美術館的一樓開放空間拿著彩帶就開始漫舞律動了起來,
彩帶的拋物線此起彼落,
有純白的寬敞空間當背景,
學生們從原本嬉鬧吵雜,
慢慢進入專注流露出動態的熱情,微笑著
隨著雨勢漸歇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,
淋雨的狼狽和懊惱已經拋諸九霄雲外,
沉浸在這個美妙的時刻,
我心想或許就是經歷了一個上午的○○XX後,
才會遇到這樣美的當下。


當五彩繽紛的帶子(和褲子XD)律動起來時,
由人們「串連起來」的藝術之美於是產生。



3/22在參觀完米拉之家和巴特婁之家後,
我們即前往皇宮酒吧觀賞日前預訂的佛朗明哥舞蹈表演,
舞者的強烈情感從音樂節奏、動作和表情中淋漓呈現,
看得我們心潮澎湃許久。




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是怎麼辦到的...@@



我覺得參加旅行團固然可以最有效率的瀏覽一個國家或城市風貌,
但是唯有自己親自在街頭巷尾流竄過,
才能看到一般觀光客看不到的「平民生活」,
這是自助旅行迷人的地方。
當然我們兩個女生能走的路線大部分還是一般觀光客也會走的,
尤其歐洲許多城市本身就是觀光區,
特別在假日,一些大廣場往往聚集許多人潮,
跳蚤市場、演唱會等大型活動豐富,
讓人更覺得當地人的生活豐富趣味許多,
從星期天的馬拉松,
一堆人圍在路邊幫不認識的跑者打氣加油,
讓我們只是過個馬路也等了快20分鐘,
到蘭布拉大道上有點像台灣七爺八爺的大木偶遊行,
(
妙的在即使木偶看起來像女生,卻也留著青藍色鬍渣,
簡直就是活跳跳史瑞克裡面的卡通人物)
還有海港旁的假日市集和表演,
相互交織出這個地中海城市活潑的脈動。



無論男女老少共襄盛舉,
沒參加的就在旁邊幫跑者加油。

這位先生,你這樣背著大姑娘跑會不會太累啦!?
(連大木偶也有自己的選手編號呢!)

選手們經過大教堂附近有著畢卡索壁畫的建築,
產生靜與動互相映襯的的美感。

 

假日的蘭布拉大街人潮感覺像是把這裡淹沒一樣,
加上大木偶的遊行,連我都好HIGH...


在海邊遇到雙人呼拉圈表演,
想著要達到這樣的平衡境界,
沒有良好的默契和感覺統合還真難...
我喜歡他們轉動時的倒影^^

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

無感的設計最令人感動

高第的設計,不論是建築或家具,
除造形上已經夠吸睛了以外,
親自到巴塞隆納參觀體驗了,
才知道原來在結構上,
高第也是非常講究合用性的。

從我實地參觀高第的建築開始,
常常感動的熱淚盈眶,
(上次這樣是在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的「創世紀」壁畫下)
第一眼看到聖家堂的壯闊時還好,
它令人驚艷,但是我知道這是許多後人繼續努力的成果;
參觀奎爾宮的奢華也還好,
因為畢竟那棟房本來就是在告訴大家老子就是有錢沒地方花;
然而看了米拉之家,
高第在接下建案時背後還是有金主委託,
但大樓本身並非只有金主自住,
除了主屋以外其他樓層都是出租給一般民眾的,
地下室迴旋形車庫出入空間、獨特的採光和通風設計,
都是早期集合式大樓的典範。

米拉之家外觀,
我很喜歡對街的路燈,
一整個就是跟這棟建築配好的。^^

鏤空式鑄鐵大門,加上反光玻璃,
不僅保護了住戶的隱私與隔絕外面街區的吵雜,
也讓側邊的光線可以透進跟天井而下的光線呼應。




屋頂的通風管造型奇特,
不只米拉之家,奎爾宮、巴特婁之家等都有,
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,
儼然成為高第的註冊商標。


從米拉之家屋內往外看的天際線,
頂樓小窗像眼睛般一眨一眨,
多麼活潑具生命力。


樓上有一層展覽高第建築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模型,
其中這個鏡面就是展示了原先柯隆尼亞紡織村教堂完成後的柱體狀,
高第利用大小不同的拋物線表現塔樓的層次感,
只看模型本身還一頭霧水,
低頭看了鏡子的反射才恍然大悟。
可惜柯隆尼亞教堂動工到一半經費就斷了,
所以只完成小教堂的部分,
高地這樣的想法只能留到最後用在聖家堂的設計上。


樓層播放的影片介紹高第所設計的東西是多麼符合人體工學,
不僅一體成型,新藝術的流線花紋也歷久不衰,
我站在這裡重複看了兩輪,因太感動讓我眼睛都濕了,
不過好像沒有販賣這部影片的DVD耶...


看完影片後再參觀每個房間看到各式各樣的小五金,
都會忍不住上前觸摸,感受一下它的溫潤,
還有當初高第用自己的手按捏出的用心...


許多人參觀時大部分只是欣賞絢麗的色彩和仿植物動物的華麗造型,
卻少有人注意其實高第在許多小細節都不放過,
當你推開拉門時,並不會去注意把手是否合自己的手,
門把前面後面不一樣我們卻沒發現,
現今每每參觀設計展,看到一些作品最多只會發出會心一笑,
然而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的便利其實出自設計師的貼心巧思,
它不一定以視覺取勝,但讓人使用或體驗時非常流暢順心,
這樣無感的設計所帶來的驚艷更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。